助力志愿 >> 品牌项目 >> 详情

多方联动,筑牢“5 分钟急救”生命防线!助力构建社会急救网络新格局
正文▼ 发布时间:2025/10/20 10:13
>



    “有心跳了!”2025年10 月 10 日上午,杨行镇康桥水都居民区活动室里,一阵激动的低呼打破四周凝滞的空气。当日,一位年约七旬的老伯突发心脏骤停,当地居委党总支副书记、“5 分钟社会急救”项目导师吴佳和同事迅速开展急救,靠着 “胸外按压+AED 除颤”,老伯于黄金抢救期内恢复心跳。


    这起成功“救心”案例的背后,正是由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、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、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、腾讯公司等联合发起“上海市5分钟社会急救”志愿服务公益项目扎实开展的生动实践。


让“可能”变成“来得及”


    对心脏骤停患者而言,“黄金 4 分钟”是抢救的关键,期间的每一秒都是拽着生命往回跑。而“上海市5分钟社会急救”志愿服务公益项目,正是通过“设备可及+人员会救+响应快速”,将急救半径压缩到 5 分钟内,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。正如本次案例中,根据事后AED急救数据报告显示,在心跳骤停最初的“黄金4分钟”内,吴佳迅速完成了“呼救—定位—取机—施救—转运”的全套急救动作。而正是这些快速精准的操作,让停止跳动的心脏成功“重启”,为 120 后续抢救奠定了基础。



5分钟的“刚好”


    “上海市5分钟社会急救”志愿服务公益项目通过多方联动,积极推动急救资源下沉、赋能市民自救互救,将在支持增配全市AED设备数量的同时,培训考核急救导师3500名、AED操作志愿者7万名,构建“政府领导、专业指导、科技支撑、社会参与”的四级网络,实现全流程5分钟闭环。当紧急情况发生时,让更多的人刚好知道怎么救、刚好能拿到 AED、刚好没浪费那 5 分钟...这 “刚好” 里的每一环,都体现着“5 分钟社会急救”项目的意义,都为筑牢生命急救的防线增添了一份底气。





“5分钟社会急救圈”


    “红盒子”能救命,但如何能够快速及时、正确合理地开展紧急施救,也离不开一支技能过硬的急救志愿者团队。每年,本市仍有不少心脏骤停案例,因 “找不到设备”“不会用、不会救” 而错失生机。


    生命可贵,守护有爱。市民朋友可扫描下方二维码,报名参加免费急救课程,也欢迎社区居民主动了解小区 AED 位置,转发急救知识,让 “5 分钟急救” 成为全民共识,合力构建 “5 分钟急救圈”;基金会同时期待更多爱心企业的加入,当每一个社区都有 AED、每一位市民都懂急救,“5分钟社会急救” 就能成为上海的 “生命名片”,让更多家庭免于 “本可以” 的懊悔,让每一次心跳都能被温柔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