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益动态 >> 基金会动态

『基金会十周年』06期:一条农村小学的“教育专线”,一个关于网络支教的故事
正文▼ 浏览量:297 发布时间:2024/08/26 09:58



传统的支教方式常常需要志愿者翻山越岭、告别家人,长期留在支教当地。虽然这些来自城市的志愿者了解教育,愿意将爱和知识传递给乡村的孩子们,但又因为支教与家人分隔,失去了照顾家庭的机会。2014年,“支教中国”项目启航,开启网络支教公益之路。从无到有,到项目升级,再到设立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“支教中国2.0”专项基金,项目内容不断更新,农村小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,每一次的成长,皆是蜕变。十年间,项目通过一根网线,为网络另一端的孩子提供真正的、长期的、有价值的陪伴。


在最开始,通过农村小学的“教育专线”,他们顺利地把网线连接到了各个农村。但在网线的另一头,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境。不会操作设备、不准时还是其次,线下没法配合,甚至不理解教学内容的理念,“不能短期提高成绩”、“没有用”的评价,让项目刚开始时遭受波折不断。而在网线的这一头,招募志愿者的工作也并不顺利。为了能坚持长期陪伴的理念,项目对于新加入志愿者的要求就是至少连续服务一学期,这样的“门槛”让许多志愿者望而却步。


/ 到底要不要坚持以开阔眼界、提升素养为教学目标?到底要不要坚持以“一学期起步”作为招募的标准?/


项目的转机就发生在“甘肃平凉”。一位至今未现身的“神秘人”,把项目“举荐”到了甘肃平凉团委。于是,2015年,随着在甘肃平凉刘窑村、下坳村、韩家沟、东街村一个个搭建起的支教点,“支教中国2.0”项目终于牵住了网线的那一头。


有了稳定的支教学校,志愿者的数量也慢慢开始提升。虽说培训流程比较严格,但这也为项目留下了许多真正彼此认可的志愿者。在刚刚结束的学期,网线的一头,覆盖了88所学校约5300个孩子,每周连线403节远程课;另一头,有379位支教志愿者每周上线,86位志愿教室管理员实时维护。还有9位全职/兼职工作人员以及13位志愿“员工”,是这根连接了两地网线的“守护者”。


而手握这根网线的2.0人远远不止这些:88所学校里的校长、老师们;每所学校不同的爱心捐赠企业和个人;与项目团队进行内容共创、评估课程、项目成效的小伙伴;还有许多你也许在任何群、任何场合都看不到的志愿者们。他们或者是出钱、出力,或者是建言献策,或者是奔走相告,也有些人,在提供帮助之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。正是这些志愿者们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,塑造了现在的“支教中国2.0”。。


对于每个孩子,如何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


对于每位支持者,如何更好聆听、讨论,把支教中国2.0变成我们共同期待的样子


对于每个志愿者,如何提供更好的支持


网络支教,我们一直在路上...







『基金会十周年』01期:弘扬奉献精神,十年助力志愿之路


『基金会十周年』02期:心中有爱,打造助力志愿品牌


『基金会十周年』03期:点亮“心”希望之路,都记录在这条朋友圈了!


『基金会十周年』04期:童心关爱,众力相伴——华山医院“童心愿”公益项目


『基金会十周年』05期:助力志愿者保障,为志愿服务添加温度